近年來,我國早期修建的高等級公路大量進入養護維修期,路面早期破損等問題不斷出現,公路養護欠賬過多、養護技術落后、養護資金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,公路養護的重要性日漸顯現,公路養護開始真正受到與公路建設同等的對待。公路養護的內容很多,其中路面養護是重中之重,尤其是作為我國主要路面鋪裝形式的瀝青路面的養護,更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。
養護決策現狀
路面養護首先需要進行養護決策,確定路面是否需要養護,何時進行養護,以及采用何種技術進行養護。目前,影響我國公路路面養護決策的主要因素有兩點:一是養護理念,二是養護經費。
對于高速公路,全國各地部分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建立起了路面養護管理系統,沿海地區的部分高速公路的養護經費也較為充足,客觀上有條件做出科學的養護決策。但是實際情況并不十分樂觀,我們在高速公路路面養護工作中還是習慣于被動性的養護方式,主要表現為小病害不處治,小錢不舍得花,等到路面病害惡化后才疲于奔命,四處救火。
要扭轉目前高速公路養護工作比較被動的局面,就要求我們徹底拋棄陳舊的養護觀念,推廣實施路面預防性養護,通過多花小錢、早做保養,達到延長路面壽命、提高路面服務功能、節省養護費用的目的。
對于普通公路,由于養護工作的歷史欠賬較多,養護經費被擠占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,養護經費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。養護決策多以保證“不斷路”為目標,實行“壞路優先”的原則。實際上,這種壞路優先養護的做法是很不科學的。由于實行壞路優先養護,單位里程的養護資金消耗多,使得我們更沒有資金對路況較好的道路進行養護,好路慢慢也就變成了壞路,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。
因此,對于養護決策,應大力推行預防性養護的理念,不斷地養護好的路面,使它們始終處于較好的路況,而不是不斷地去維修差的路面。
預防性養護技術現狀
目前,我國常用的預防性養護技術使用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幾種:
裂縫修補:國內的大部分省份都引進了先進的裂縫灌縫設備和材料,開展較大面積的定期裂縫修補作業。霧封層:在我國也得到了一定量的應用,例如安徽合寧高速公路就大面積使用了霧封層技術,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。稀漿封層:已用于公路建設和養護工程。微表處:目前已經應用于高速公路路面養護工程,每年全國微表處用量保持在3000萬平方米左右。就地熱再生: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起陸續從日本、德國等國引進了近10套就地熱再生機組,京津塘高速、京石高速、成渝高速等都實施了面積不等的就地熱再生,目前國內就地熱再生累計實施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。另外,碎石封層技術、薄層罩面和超薄罩面技術在我國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。
預防性養護技術的選擇
預防性養護對路況的基本要求是路面結構強度充足、路面狀況良好和路面比較平整,進行預防性養護前,應對原路面的局部病害進行預處理。
不同的養護技術有不同的佳養護時機,可參考表1確定預防性養護技術的應用時間。
具體采取何種預防性養護技術,應根據路況、交通量、資金和費用效益等因素確定。
預防性養護技術發展趨勢
根據我國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的需要,分析認為我國預防性養護技術具有如下發展趨勢。
裂縫修補技術向快速無損方向發展
“有縫必灌”成為大部分省份的養護策略,裂縫修補技術從傳統的改性瀝青、改性乳化瀝青填縫,發展到現階段采用 的灌縫膠進行開槽灌縫,養護材料、設備和技術都有了極大的進步。隨著交通量的日益增大,養護維修作業帶來的交通壓力也越來越大,因此,一種裂縫快速無損修補技術(貼縫技術)正在國內得到逐步的推廣應用。貼縫技術無需開槽,采用貼縫膠直接粘貼于路面裂縫位置,具有較高的施工效率,對交通環境影響小,避免次生病害的發生,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。
霧封層技術向多功能化方向發展
早期的霧封層以乳化瀝青為主,隨著霧封層技術的發展,還原劑封層(再生劑封層)、含砂霧封層等相繼出現。還原劑封層(再生劑封層)采用瀝青還原劑,可以部分恢復舊瀝青的性能,起到瀝青還原的作用。含砂霧封層在原霧封層材料中摻加了粘土、陶土等填料,提高了霧封層的抗滑性能和耐磨性能。霧封層技術正在由初單一的封水功能向恢復瀝青性能、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等多功能化方向發展。
微表處技術向低噪方向發展
微表處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噪音大,影響行駛舒適性。為此,國內開展了低噪音微表處技術的應用。2013年,北京市路政局采用低噪微表處工藝對6條道路進行了預防性養護,實施總面積為36.6萬平方米。通車后進行了現場噪音測試,測試結果表明:對于車外噪聲,路面鋪裝微表處之后的噪音均比鋪裝前有所減小,從行車感覺和現場觀測看效果,行車噪音仍然大于其他路段,不過尚能接受。
碎石封層正在普通公路上推廣應用
碎石封層是層鋪法施工,價格便宜,施工設備簡單,施工工藝簡便,施工速度快。正是由于具有較高的性價比,碎石封層技術早已在歐美得到應用。碎石封層技術同樣十分適合我國的國情。我國400多萬公里公路中,有10.4萬公里為高速公路,近42萬公里為一、二級公路,其他絕大部分是三、四級公路。除高速公路外,其他公路的預防性養護、建設和改建工程,均適宜使用碎石封層技術。
罩面技術向更薄罩面方向發展
傳統的罩面厚度在4cm以上,薄層罩面是相對于傳統的罩面,厚度較薄的罩面。薄層罩面和超薄罩面通常不作為路面結構層,而是作為磨耗層,在表面功能滿足要求的情況下,顯然厚度越薄,經濟性越好。目前,隨著技術的進步,一些新材料、新設備和新技術被應用于罩面工程中,促使罩面技術向超薄方向發展。如采用溫拌技術的密級配型超薄罩面,采用Shell技術的開級配型超薄罩面,采用橡膠瀝青技術的超薄罩面等。目前,罩面薄厚度可以實現在2.0mm以下。